2月17日,比特幣突破5萬美元,市值突破9500億美元,與知名公司股票市值相比,排名升至第六位,超越騰訊(市值現報9213億美元)。
美國時間2月8日晚,在特斯拉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一份文件中顯示,今年1月特斯拉已經購買價值15億美元的比特幣作為戰略投資。文件提到,此次購買比特幣的背景是特斯拉于2021年1月更新了公司投資政策,使其更加靈活,目的是進一步充分利用不需要維持流動性的現金獲得更加多樣化、最大化的回報。且公司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在法律允許的基礎上,將開始接受比特幣作為產品的付款方式。特斯拉或將成為第一家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大型汽車制造商。
此消息推動比特幣價格短線飆升,1小時內漲幅超過13%,近日又創出新高,突破5萬美元。筆者認為,特斯拉股票的持有者就間接成為了比特幣的持有者。這也意味著許多傳統金融的投資者通過多條渠道間接投資了比特幣。同時,2021年2月第二周,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線以太坊期貨,北美首個比特幣ETF在加拿大獲批,特斯拉、萬事達卡和紐約梅隆銀行先后入局比特幣,加密貨幣資產加速登陸傳統金融市場,主流機構的加持助推比特幣從年初至今累漲近七成。
與美國等市場火熱的比特幣投資情緒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內地目前禁止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交易比特幣。2013年12月5日人行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指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并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
《通知》禁止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提醒個人防范風險,但并未明文禁止個人參與。2017年央行等七部門又下發了《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禁止在國內設立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禁止虛擬貨幣與法幣之間進行兌換。隨后國內規模較大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紛紛遷往境外。
自此,內地一部分比特幣投資人才、資金等隨著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出境,同時比特幣交易者只能紛紛轉入灰色地帶的交易所,對境內數字資產交易市場是一個比較大的損失。在監管技術日趨成熟的背景下,內地金融監管機構或可重新考量比特幣交易是否可以在內地合規化運作。
筆者認為,中國監管認為比特幣價格波動大、對法定貨幣的挑戰是禁止比特幣國內交易的原因。雖然不同于美國證監會主席本人就是比特幣專家,但中國金融監管層對比特幣的認識還是比較深刻的。如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日前就在《比較》撰文指出,比特幣發端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的貨幣“非國家化”思潮,是一種不以主權國家信用為價值支撐的去中心化可編程貨幣。基于數字錢包、分布式共享賬本和共識機制的比特幣創新設計使數字貨幣技術實現了新的飛躍,由原來的三方模式變成像實物貨幣一樣點對點的雙方交易模式。
與內地不同,香港對比特幣的監管持較為開放的態度。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早前表示,擬以強制發牌方式,規管所有虛擬資產供應商;持牌交易所亦只可向擁800萬元流動資產的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意味一般散戶將被拒門外。其實,代表證券和期貨的虛擬貨幣已在香港證監會的監管之下。